每个人都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。除了要操心在哪买房、如何装修以外,更要操心入住前除甲醛的问题。
甲醛是一种无色,有强烈刺激型气味的气体。会造成人体免疫力功能异常,肝损伤及神经中枢影响;对眼、鼻、喉、上呼吸道和皮肤造成伤害;严重可引起致癌、胎儿畸形等,对小孩的正常成长发育影响很大,可导致白血病,记忆力下降及生长迟缓。
误传一
没味了,就没甲醛?
室内短时间内没有味道,不代表甲醛含量达标。甲醛含量超标2-3倍时是闻不到明显的异味的,同时也有可能被其他气味掩盖。甲醛是一种极难挥发的气体,在室内停留时间时间可长达3-15年。
误传二
通风就能除甲醛?
相信很多人都会选择开窗通风,为新居除甲醛,简单、粗暴、好用。在一些通风条件不好的新家,也会通过使用电风扇增大风量,短时间内确实可以把房间内的甲醛味道降下来。
但切勿忘记甲醛的释放期长达15年之久,一旦不开窗通风,家中的甲醛含量就又急剧上升。而且遇到下雨天、雾霾天,也没办法开窗通风。
误传三
环保装修就没污染了?
使用环保建材有助于降低室内有害气体,但是即使全部使用环保建材最后得到的空气质量也会超标。
因为大多数环保建材只是有害物质含量、散发有害气体低于一定标准,并非完全不含有害物质、不散发有害气体,加上装修的设计、居室结构、通风状况等因素,以及有害气体的叠加效应,仍然不能保证居室装修后室内空气质量能够达标。
误传四
植物能够吸附甲醛?
很多人寄希望于植物,如吊兰、芦荟、虎尾兰等,让它们来吸取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。
而吊兰、常春藤、绿萝、白鹤芋等绿植确实有一定净化空气的作用,也有吸收分解甲醛的功效,BUT它们的效率一点也不高。
拿“吸毒”能力比较强的吊兰、白鹤芋来说,每平方米的叶面每小时吸收甲醛的量也只有区区的0.1-0.15mg。
假设让一盆吊兰,在一个甲醛浓度为0.5mg/m³、总量为120mg的房子里吸甲醛,需要多久才能吸到安全标准线(0.1mg/m³)以下?
假设不算新挥发的甲醛,假设这盆吊兰不被中途毒死,一直保持实验环境中的吸毒效率,假设甲醛都自己往吊兰附近凑,抢着被净化……理论上来说需要266天……
误传五
活性炭除甲醛?
很多人想到用竹炭、活性炭来吸附甲醛,目前采用活性炭原理的净化器也非常多,其机理是用活性炭来吸附甲醛。但这种方法不能分解甲醛,只能暂时捕捉。
当室温升高、吸附饱和时,会再次释放甲醛,形成二次污染。
误传六
信赖清除剂除污染?
甲醛清除剂是通过涂刷、涂抹、喷涂等方式覆盖在墙面地板等表面。
但是这种物质只能减缓甲醛的释放,无法祛除干净,同时是消耗品,时间一长就会失效。
另外甲醛清除剂容易引起墙壁变色、家具起泡、墙纸起泡等问题,从而破坏装修。
误传七
熏蒸食醋能除甲醛?
有消费者尝试熏蒸食醋去除家庭装修中异味。
专家指出,食醋属于酸性物质,有微弱中和空气中氨气的作用,但不会和甲醛等其他有害成分发生反应。故而这种方法除甲醛并不可取。
误传八
放置菠萝
有的业主在每个房间尝试放上几个菠萝,认为可以消除油漆的异味,大的房间甚至多放一些。
这个可谓是堪称骨灰级迷信幼稚无知的方法,现实版的掩耳盗铃,你以为房子里都是菠萝柚子香,闻不到刺鼻的味道就表示没甲醛了?一周没洗澡,喷点香水就表示自己干净了?
它们只能遮盖甲醛的气味,没有去除甲醛的作用。
误传九
臭氧发生器
把“臭氧发生器”作为空气净化装置,则是大的误区。臭氧虽具有灭菌消毒的作用,但对人体有害也是医学上的定论。
使用臭氧消毒只能在人体不接触的环境中进行,用作居室空气净化显然是不合适的。至于用紫外线发射源作为室内消毒器具,国外早已淘汰,我国香港等地也早在20年前就淘汰了。
误传十
放置茶叶根
有些人在衣柜和房间放置泡茶后的干茶叶根,希望帮助清除毒气,殊不知茶根在这方面的功效就像干树叶和卫生纸一样,几乎没有任何吸收和分解作用。
对于室内的甲醛含量,要知道是无法百分百完全去除的,只要甲醛含量低于0.08mg/m3,就是一个安全的含量范围,无需过度追求零甲醛环境。
因此在入住新居前,寻找专业的甲醛检测机构进行甲醛治理及检测,是非常有必要的,同时这也是为自己与家人的健康负责。